每個人都要有奉獻愛心的勇氣和力量
2008-12-18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字號:大 中 小】
本報報道羅海岳事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日前撰稿記者和羅海岳做客特報論壇
主持人:深圳新聞網 周斐斐 嘉賓:羅海岳 本報記者 張曉
愛心大哥哥羅海岳重返母校荔園小學。
荔園小學全校師生向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捐款。
羅海岳(左前二)當年在荔園小學的畢業(yè)合影。
荔園小學的小記者現場采訪羅海岳并向他贈送禮物。
荔園小學師生向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捐款。
深圳“80后”愛心人士羅海岳是如何被挖掘和發(fā)現的?那一篇篇飽蘸感情的報道又是如何寫成的?遠在英倫負笈留學的羅海岳是怎樣接受采訪的?在本報記者張曉的眼中,這個“80后”青年有著哪些真實而豐富的側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他們雙雙做客特報論壇,為網友和盤托出他們的所思所想和發(fā)生在新聞背后的故事。
“英國倫敦與深圳有8小時的時差,為了與海岳溝通,我要計算他什么時候有時間,通過電子郵件和MSN,我們常常聊到晚上12時以后”
主持人:“80后”愛心人士羅海岳的影響在擴散。我注意到近日全國許多新聞網站都紛紛轉載了本報報道的羅海岳的事跡。張曉你是報道羅海岳事跡的第一人,你們是什么時候認識的?
張曉:其實我們不認識,海岳剛剛從英國回來,昨天我們兩人才第一次面對面。我們的相識非常偶然,前不久一個同事打電話告訴我深圳有一個年紀很小的留學生,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讓我去了解一下。當時我很懷疑,一個“80后”的孩子,從小在英國留學,怎么會去偏遠艱苦的山區(qū)奉獻愛心,而且還長時間堅持了下來。因為海岳遠在英國讀書,我通過他的同學、老師和家人,也包括深圳很多參與他助學計劃里的愛心人士,多側面地了解了海岳。英國倫敦與深圳有8小時的時差,為了與海岳溝通,我要計算他什么時候有時間,通過電子郵件和MSN,我們常常聊到晚上12時以后,因為那個時間他比較寬裕。這樣的溝通我們持續(xù)了差不多十多天。
主持人:海岳,經媒體報道后你的事跡大家都知道了,第一次接觸記者張曉,你是怎么想的?面對媒體和公眾,你為什么愿意將自己的故事講出來?
羅海岳:媒體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做的是光明正大的事情,當然沒有顧慮。其實助學計劃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一個龐大、優(yōu)秀的團隊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想媒體幫忙推廣這項計劃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可以影響很多像我一樣的同齡人和那些對此有心卻無力的人。
主持人:作為一個記者,在你以往的采訪中肯定也接觸到很多這種感人的故事,最初接觸到羅海岳,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他以什么打動了你?
張曉:當初我?guī)е浅R苫蟮男膽B(tài),我只是想了解一下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實際上是我個人先被打動的,通過別人非??陀^所講述的海岳的故事,以及逐步介入報道之中,我被打動了。我覺得他打動我的地方第一是他的典型性、特殊性,他是一個“80后”的孩子,而且是在深圳土生土長,屬于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深圳是個愛心城市,出現了很多愛心人物,海岳是其中一個,他們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心、有勇氣,而且利用自身的條件去幫助眾多的山區(qū)孩子。所以我了解他個人也意味著我了解到了一大批愛心人士,有一個團隊有很多人在圍繞著海岳實施愛心計劃,通過這樣一個大的愛心團隊才能凸顯羅海岳個人的形象和意義。
“我們‘80后’應該利用自身的條件和優(yōu)勢,盡快成長和成熟起來”
主持人:說到“80后”大家都有一個固有的口徑或模式,小羅,你想給大家展示什么樣的形象?
羅海岳:不管“70后”、“80后”或者“90后”,我覺得其實都是豐富多樣的?!埃福昂蟆笨赡芷毡樵谏钌陷^為富有,尤其在深圳更是如此。這不是壞事,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過很奢華的生活,其實兩者也不一定直接掛鉤,關鍵取決于你是否有一顆愛心。我們“80后”應該利用自身的條件和優(yōu)勢,盡快成長和成熟起來
主持人:從羅海岳的身上凸顯出“80后”的什么特點?
張曉:在深圳,不管是個人、集體或者政府,愛心行為很多。我其實關注的不是羅海岳個人,我想通過他讓大家看到對“80后”的認可和希望。因為“80后”將會擔當很多工作和責任,他們要一步步走上工作崗位,通過羅海岳現象,讓大家看到深圳以及中國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所追求、所付出、所關懷的,看到一個真實的群體形象,才是我最關注的。另外我還有一個很小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新聞報道來推進這種愛心行為,我覺得這種愛心行為是需要大家呵護,需要全社會支持和關注的。我的著重點不是羅海岳個人,我是希望把這種活動輻射到更多人,讓大家找到一個愛心釋放的平臺,把這些愛心傳遞下去。
主持人:現在的父母都很注重對孩子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聽說羅海岳事跡報道以來有很多家長打來電話,家長們的關注點是什么?
張曉:我覺得羅海岳的事例可能觸動了很多家庭,尤其是家長會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在現在物質生活豐富的情況下,孩子怎么能從精神上變得富有,學習關愛別人。所以很多讀者,尤其是一些家長打來電話,他們表示要通過羅海岳來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主持人:“80后”有很多特點,叛逆、自我,也有不少人認為缺少責任感。但是我從羅海岳身上看不到這種情況。海岳,你身邊的同學也是“80后”的,他們怎么看待你的這種行為?
羅海岳:其實我最先影響的就是我身邊的人,很多同學聽說我的計劃后,一開始也沒有在意,但是經過這幾年來,隨著我們的活動一次次展開,大家的信心也提升了很多,而且也很積極地參與進來,非常積極地支持我。現在加入到我們助學平臺的人在全世界有1000人,大部分都是中國留學生,地域上主要分布在英國、美國和中國。
“現在實施的助學計劃不一定是我的職業(yè),但肯定會是我的事業(yè),是我一輩子都會非常在乎、非常關注的事業(yè)”
主持人:網絡的輻射力十分巨大,你希望通過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扶貧計劃網達到什么效果?你有沒有一個夢想,比如讓全國網友都到你們的助學網絡上來獻愛心?
羅海岳:我們現在所想的就是建設中國學生的助學網絡,山區(qū)學生遇到困難會想到我們,那些愛心人士在想到幫助他人時也會想到我們,通過我們這個平臺讓他們的愛心發(fā)光發(fā)亮。
我的希望是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我們的助學隊伍中來。我希望大家看到,像我這樣一個很普通很平常的留學生,都能做一點事情,那么許多優(yōu)秀人士將能成就更大的事業(yè)。人的能力在行動前是想象不到的,行動后才知道自己能達到什么高度。
對于將來,我現在所學的是人文地理專業(yè),個人的興趣在這方面,所以我偏向于到聯合國或者一些大型基金會和大型的國際組織尋找機會去學習和工作,一旦如愿那將為我積累極其寶貴的經驗。雖然現在所實施的助學計劃不一定是我的職業(yè),但肯定會是我的事業(yè),是我一輩子都會非常在乎、非常關注的事業(yè)。
主持人:越來越多的網友將加入到你的助學網絡平臺中,你要對這些網友說些什么?
羅海岳:我覺得在捐款或者是慈善方面有一個理性的規(guī)劃非常重要。在國外我接觸到很多家庭,他們每個月都會有預算專門用于公益事業(yè),這筆款項在社會上產生什么作用,對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么,都會心中有數。對網友我想說,不要盲目捐錢,而且不要相互攀比,力所能及就好,要明白自己捐的錢的意義,尤其應注意的是不要小視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因為自己經濟能力小就不捐。我覺得重要的是慈善行為背后的意義和帶給你的影響,而非錢款和行為本身,應該更多地著眼于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
主持人:張曉,你是一名記者,你把羅海岳這個留學英才的事跡報道出來,想對我們網友說些什么呢?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張曉:其實羅海岳也是一種現象,可以影響很多小孩和家庭來共同實施公益事業(yè)。最近就有一個離休老干部打來電話要找海岳,說他積攢了一筆錢,想去幫助失學兒童。前幾天還有個市民給我發(fā)來郵件也想參與到愛心行動中去,我問他是從事什么工作的,他說他剛剛失去工作,我吃驚他失業(yè)了還想著去幫助別人,他說工作還會有的,但是海岳說了幫人的事情不能等。這就是影響和輻射的力量。今天我和海岳去了他的母校荔園小學,短短幾小時就收到十幾萬捐款,我覺得海岳從事的工作就是在播撒著一顆顆愛心的種子。
不管是從我身為市民或者記者的職業(yè)身份來講,希望在我今后的報道里,能夠有一大批羅海岳出現。同時,我也在反思,作為一名市民、一名記者,同時也是一名母親,自己能做點什么,包括對孩子的教育。通過羅海岳和一大批有為青年,“80后”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積極、陽光、向上的群體形象,我也期望“90后”包括以后的一代代孩子都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對父母、社會和國家有更大的貢獻。
編輯:艾芊
相關新聞
- 第十屆深圳關愛行動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愛心項目(20 09:54:36)
- 創(chuàng)新支教模式為海內外愛心人士搭建平臺(30 14:10:24)
- 九年關愛行動打下慈展會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會”(13 11:26:03)
- 踏著愛心節(jié)拍 健行深圳灣畔(10 16:13:24)